请输入关键字
top
从人防到技防 用新安全理念杜绝数据犯罪
2018.01.02

[原载:《中国信息安全》]

1. 企业数据安全挑战日益严峻,安全模式亟需升级

云计算和大数据在过去数十年改变了整个IT信息生态,随着移动互联网、虚拟化、自带设备(BYOD)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,这种改变还将持续。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提升内外部效率体验,降低运营成本,开始把需要保护的应用运行在数据中心或云平台中,这从根本上带来了更多的内外部安全风险。一旦发生数据泄漏事件,将给企业的生产、品牌等多方面带来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。这方面的案例,远可追溯到四年前的斯诺登事件,近的有京东几亿用户数据泄漏、优步数据泄漏以及早前发生的支付宝、携程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等。可见,传统的以网络为中心的边界安全模式已日渐僵化,无法满足云计算环境下企业对数据保护的需求。

2. 《网络安全法》规定数据安全成企业首要责任

今年6月份,《网络安全法》及《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》正式施行,明确规定保障数据安全为企业的责任和义务,这意味着数据泄露不仅关涉企业生产和品牌形象,更意味着企业将因此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
就目前行业现状而言,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,在视频直播、移动支付、智能硬件等很多技术层面上都领先全球,但整体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市场,其中是否安全可控成为很多新的技术落地,被政府、企业采用的最大障碍之一。网安法等法规政策的实施与不断完善,将逐步从制度层面推动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可控水平的规范和提升,提高政府及企业对网络服务与产品采购和使用上安全性的信心,推动政企信息化,拉动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及落地应用。对于安全厂商而言,数据安全不再仅是需要满足合规的“表面功夫”,而是真正要做到“结果导向”,产品技术与服务能力能经得起检验,保证各行业业务与数据安全需求。

同时,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,也需要将安全放在与业务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,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以数据与业务为中心的新安全模式与体系,让安全能跟得上业务发展步伐,和业务一起前进。

3. 从人防到技防,企业应建立“无边界”数据安全保障体系

新技术带来的最大变化即是:机构与企业数据不再局限于有形的边界如防火墙、网关之内;安全的威胁也不仅仅是来自于外部,而是内外并重,甚至员工、外包服务商等信任体,有意窃取与无意违规操作带来更大的数据泄漏风险。因此,企业应建立新一代“无边界”数据安全保障体系,这一体系应具备以下几大特征:

(1)无边界防护。无边界防护是企业安全策略的未来。企业要保护的是核心业务数据,因此在云计算时代需要打破传统的以网络为中心的边界防护策略,变“建围墙”为“以数据与业务为新中心”,将身份权限作为新的边界。

(2)安全需形成体系。数据安全并非单点保护,企业需要建立事前-事中-事后的整体安全闭环,并更为关注事前的态势感知。态、势、感、知四个字拆开来看,“态”指现在,“势”是未来,“感”要看得到、看得清,让威胁高度可视化,“知”则是分析明白并付诸行为。通过态势感知,进而在事中对安全风险处理形成行为指导,并通过全程不间断、持续监控,让事后能对问题及时溯源,才是真正全面、有效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。

(3)充分利用新技术,变人防为技防。如果把风险与安全比作“魔”和“道”,那么技术进步则是“双刃剑”,“魔”和“道”的力量都因此在增长。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绝对的安全。在一个阶段,能第一时间将新技术比如大数据分析、机器学习等应用于数据安全防护上,让“魔”难以攻克,或攻克成本变得非常高,就能做到相对安全,让数据犯罪无计可施。

(本文刊登于《中国信息安全》杂志2017年第12期)